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

電影背後的推手 -阿榮片場



我們常說,拍電影的人,是一群製造夢想的人。那麼阿榮,必然是那個讓台灣電影製造出夢想的一號人物。曾經只是一個摩托車修理行的老闆,一個學歷只能清楚寫下「國一上肄業」的傢伙,這個被稱呼為「瘋子阿榮」的人,如今卻是兩岸電影圈裡,沒有人不知道的大咖。他說,會堅持下去,會孤注一擲,就是因為熱愛,才有轉眼間三十年的堅持。




初見面之際,往往會被眼前這個有點過於豪邁的長相嚇到。山羊鬍有十公分長,眼神兇狠的樣子,加上國罵掛在嘴邊,是阿榮的正字標記。有人說,他說話算話;有人說,要跟他做對,要有被他同歸於盡的心理準備。





剛好三十年前,因為把家裡自助餐用來載菜的平板車,租給電影製片拍戲,阿榮開始接觸了電影這一行;他的口中,描繪了台灣電影器材的演進史,他從拍電影跟車的司機開始,接下了電工,學起了燈光。曾經因為接電被高壓電差點電死,結果意外長出了鬍子;他因為嫌拍戲接電麻煩,引進了發電機,更自己拼裝出低噪音發電機。


他因為想解決拍片時的許多問題,提出了新的辦法。沒想到,他一步一步,推動了台灣電影業劃時代的改變。他讓燈光進入電子時代;他讓攝影機隨著燈光進入新的水平。

全世界最大的HMI燈光--18k的超大燈....晚上要有太陽?靠他就對了!


民國62年,18歲的他,入伍當兵之前,已經是摩托車行老闆,也幫很多早期電影擔任司機跟車,直到退伍後,阿榮決定把他修理器材的天份、電工的知識灌進電影的幕後製作當中。


當時,對於接電的電影環境來說,要拍部電影經常要找地方偷接電,阿榮甚至因此差點被電死,在一個高壓電庫房,阿榮檢查電流時,被3300伏特的高壓電電到,在醫院昏迷的大難不死後,「那時候我的臉本來都是青春痘的滿臉豆花,想不到被電過之後,皮膚好了,甚至還長出的鬍子,從脖子開始長喔!」從此,鬍子就是阿榮的正字標誌。

這部專門用來拍攝開車場景的車輛,就是阿榮片場特製的設備。在車上裝上遙控手臂,就能拍攝後方的車輛。


在那個台灣只有鎢絲燈具的時代,阿榮因為覺得國外剛發展出來的電子燈具,省電而且更亮,卻因為整個圈子裡沒人支持,買進了全台灣第一顆HMI電子燈,甚而成立了全國最專業的電影燈光團隊,當時第一顆燈,讓包括楊德昌在內的新浪潮電影導演趨之若鶩,也大大震驚了故步自封的中影。

就是這種2K的電子燈,讓阿榮開始了他的專業電影生涯。


然而,困難和質疑陸續抵達。整個電影圈都抵制和不相信阿榮的眼光和投資時,電影攝影機也出現了不適應。當時電影圈最常使用的攝影機是ARRI 2C(註),然而電子燈光的頻率問題,會使得影片出現頻閃跳動的問題!阿榮只能為了燈,開始研究攝影機起來!


於是他發現電影攝影機的快門角度,可以針對頻閃的問題加以改善。這對當時權威級的攝影師和燈光師都是一大震撼!同時,阿榮也跟上國際電影轉換的大浪潮,一狠心之下,就直接買進了當時最新的攝影機ARRI 3,解決燈光和攝影機不同步的問題!


(註:ARRI攝影機的型號編碼方式為「第X代」+「底片尺寸」。譬如說,ARRI 3 就是第三代攝影機;最多人使用的ARRI 535就是第五代的35mm攝影機。)

機械手臂crane的避震器。


不過,攝影機的引進讓阿榮開始負債。他決心轉向廣告圈。當時的廣告圈都是以電視攝影機拍攝,於是他找來因為電影走向35mm而大量虧損的柯達,大力推銷16mm的質感,電視廣告開始走向電影底片時代。同時,阿榮也把器材轉向「你歌我歌」的MV市場。這一段時間的努力,推動了台灣未來的MTV時代。

要出這樣的一部車來跟拍行車,器材費含人員要價20萬!


就這樣。從電工看不爽拍電影的接電,於是阿榮成了第一個拿發電機來拍電影的人。他引進了無噪音發電機,接著又無心插柳的買了第一座HMI燈光,更因此購入了ARRI 3的先進攝影機。阿榮的綽號開始變成「瘋子阿榮」。因為他總是大手筆,買下市場上沒人敢買的設備,讓台灣電影圈邁向新的里程碑。久而久之,台灣的電影圈總是在等阿榮買新器材,因為這個設備絕對沒問題!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像是機械手臂Steadicam,可以讓拍攝時穩定,柏哥是台灣少數赴美學習的人。


因為全心投入電影環境的提升,阿榮手中有片場、有攝影機、有燈光、有發電機、有軌道、有特殊器材,成就了全台灣設備最齊全的電影環境。而他也把這一切,陸續交給自己的弟妹接手,自己前往大陸發展。片場由弟弟阿貴接手,特殊器材則是妹妹阿華負責。阿榮一家或許沒沒無聞,但是幾乎台灣過去30年,有九成以上的電影都跟阿榮一家有關。

右一是妹妹美華,右二是大哥阿榮。

台灣電影圈最大投資的五億元電影。
有人說,他是電影背後的推手。他說,因為他喜歡電影,所以有堅持。


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

唐山園藝

採訪烏樹林餐廳時,才知道什麼叫做香草。喔~不是香草冰淇淋的香草,而是香草有幾百種的種類,真是讓我在現場當下變成一個冏男孩,幸好,老闆父女都是好人,不會笑我,讓我多少有點臺階下。原來,光是薄荷也有上百種。迷迭香呀、丁香羅勒啊,你知道香味流竄的氣味真的很棒,正驚訝於堅持的老爸種香草這麼挑剔,卻從他們口中聽到了唐山園藝。「喔~他們很厲害唷,哇,你不知道種香草他們真的很厲害!」

聽到頑固的人,說另一個人很厲害。真的抓住我了。

「他們種迷迭香,居然是放在架子上,用灌溉的耶~」「哇!全台灣最大的香草供應商,他那邊有非常多種,大概200種香草吧,是專門種香草的。」「可是喔~他們有點怪,實在很不像商人,一般人第一次做生意都是要數量,然後第一次要給現金交易,因為不熟怕跑掉;但是他們喔,很奇怪,他們只問我們會不會種香草,然後就問我地址,東西就寄來了,真的很不像商人」

光這句話,我就決定,一定要採訪他們了。


一邊上網查資料,一邊請烏樹林的Sammi幫我聯絡,這時候才發現,唐山園藝的網站,資料庫齊全的可怕,不僅所有資料自行撰寫、蒐集,而且在很多香草論壇上更發現,原來唐山園藝真的是一個有名的祕密客。他們不開放園區參觀,許多香草愛好者甚至以唐山的網站內容作為「幾乎是學術討論的資料來源」。我覺得,這樣的人真的好酷。



接著,屋樹林不太愛說話的Sammi弟弟,居然順利的說服了從未接受過採訪,也不願意曝光的唐山園藝,接受了我的邀訪。真是令我太開心了。我拿到了電話,打電話先預訪。


和鄭老闆講電話的感覺,真的很怪!就像他自己在網誌上自稱是「怪叔叔」一樣,他說他不打廣告,不做宣傳,「其實就是另一種最好的宣傳」,「因為我不是商人啊~」

我這時候才知道,唐山園藝是台灣最大香草供應商的具體意思:佔地近兩甲,一的月出貨三、四萬盆。「所以我不跟市場。因為我就是。我喜歡種什麼,大家只好跟我種,因為我不是商人啊~」  他又強調了一次。


「要遵守自己的本分,因為你不管怎麼玩,你都是個農夫」所以他們有個古怪的堅持,如果他們要栽培的香草品種,標準就定在「新台幣50塊」,也就是說,成本如果超過50塊,他們就不種。「因為我們不喜歡哄抬,他就是植物,不是拿來拜的!」後來,我發現他們把一度被哄抬到一盆上千的茴香菖蒲,硬是種到一盆50塊的批發價。





終於,在怪叔叔的同意下,我們前往埔里。連路牌都沒有,當然也沒有招牌,就這樣隱身在離交流道不遠的山區,我們一進到這個非常難找的園區就聞到了萬紫千紅。本名鄭大鴻的怪叔叔和綽號「俠女」的太太一起現身,這才發現,原來一文一武,一位學者和一個農夫是這樣搭配的天衣無縫。





電話始終不停的怪叔叔,要求打電話來的客人「不能囉嗦」「講你要什麼就好」「不要跟我聊天」,喔~因為他是農夫,但不得不處理商人的事,這種不耐煩,所有客戶似乎都完全理解的體諒著。南台工專機械科畢業的他,入伍當過三年半的兵工科官預。所有事情的條理彷彿就是從軍中學來的,每天一早的工作分配,通通紙上作業,這個「紙上」,是指「紙條」。員工們靠著屬於自己的那一張紙條,有條不紊的完成一天的工作。而我以為,他對於香草的一切如數家珍已經很驚人了,但「俠女」的描述更是專業!



文化森林系畢業的「俠女」,家中是台灣一家大企業,她為了和怪叔叔在一起過農夫的生活,想必是經過一番抗爭。她嘴裡不經意迸出的植物學名原文,或是「頂芽效應」之類的生物習慣,難怪信手拈來,就能寫出號稱全台灣最專業的香草網站,對了 對了!她非常嚴肅的要我為「香草」「正名」,所謂的「香草」,其實是「香料藥用植物」~她和怪叔叔「一個農夫,一個學者」的激盪,在我眼裡,趣味盎然。



其實一種香草都不懂的我,只見將近兩百種的香味瀰漫,我昏了頭似的點頭如倒蒜。夫婦兩人都說,他們習慣和喜歡「和植物對話」。所以才能夠不斷發現新品種吧!我想!

在網站中,有個「唐山特有品種」的選項,原來,就是怪叔叔自己發現並培植的變異種。在這個園子裡到處都有例子,像是在一片綠的薄荷葉中,怪叔叔發現有一個比原子筆頭大不了多少的黃色斑點,於是他剪下這片葉子做籤插,繼續培植。結果就有了一片金黃色的黃金薄荷。還有還有,喜歡泡溫泉的夫婦倆,在一次泡腳的發呆中,一眼看見山崖上的釘地蜈蚣,居然不是常見的白色,而是有著紫藍色的鮮豔,同樣的,怪叔叔爬上山壁,培育出一片紫藍。這都是只有在唐山才有的特殊品種,「我們當然有權利取名字,但是那樣做,不是很無聊嗎?」。



1988年,怪叔叔本來專做「觀賞類植物」,直到2000年時,才轉作專門培育香草。而俠女說,這有一個愛玩的初衷,也就是「以前,有煮菜的阿嬤,都會在廚房外,種一兩盆辣椒」那種玩味,那種想做菜時,衝到外頭摘一兩片迷迭香、奧勒岡,揉在手指中散發出香味,然後讓客人心情愉快的用一頓天然的飯菜,就是「俠女的溫柔心」。

採訪結束,要走了。

他們把不外賣的精油副產品,一瓶純露送給我。一百公斤的香草枝葉,蒸餾出一公斤精油時,在那一桶透明容器裡,油水分離的上頭是精油,下面的水就是純露。怪叔叔說,這一種純露,完全天然,加水稀釋三倍,就能當做漱口水。我到家之後,發現味道真的好像李斯德X!!!!!

「你不要報導的太用力。」怪叔叔說。「我是農夫,不開放參觀是因為我們沒有人解說,也沒有人喜歡解說,我們不是觀光農場。」「我喜歡農夫的那一塊生活。看植物的四季循環。」



我看著他長得非常像某位政治人物的臉說,好啦。我知道啦。



一走,怪叔叔的眼睛是不是又回到這樣的特寫鏡頭去?

和植物對話,看到的是這樣嗎?

分享

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

客棧之二




瑞安街的這家分店,在許多媒體同業和前輩的推薦下,我終於也邁開大步,前去大快朵頤。

老闆姜東興是龍門客棧姜老闆的小兒子。

過去曾經是中央日報的社會新聞組長,新聞資歷非常深,但在餃子湯旁,專心不已,一點也看不出,他見過的大風大浪。




當時他從媒體工作退了下來,決定跟著老爸的腳步繼續走。但是總店每天下午五點到凌晨的營業時間,鐵定和多年的媒體工作習慣不符,於是他在瑞安街開了另一家分店。每天上午11點以前,會到總店去拿水餃,不夠的就自己包。簡單說,一脈相承,味道一樣。

最重要的是,中午想吃龍門客棧,瑞安街就有。



當然,想要吃好吃的水餃,中午常常是客滿的。和老闆抽根煙,聊聊過去社會新聞的往事,聊聊當年,感覺就像和他父親聊天的樣子,很是開心。重點是,老闆很懂媒體人的無奈。幾個水餃下肚,彷彿鬱卒心情也消散了。





我選擇前輩們拼命推薦的「牛肉蛋花湯」,配上20顆皮又薄又細緻的水餃。真是人生一大樂事。雖然牛肉湯沒有想像中味道來得濃,但一家40年歷史的老店,我想我懂得該找尋什麼味道了。


聽到很多人聊起這家店,口吻都是「當年我們在這邊喝了多少啤酒啊...」或者是「你不知道以前跑完新聞,到這裡弄一碗牛肉蛋花湯,疲勞都瞬間消逝了...」云云。我覺得我喜歡的,就是這種吃飯的感覺。一家店一定要有點溫度。有點黏黏的,他才拉得住時間。慢慢的聊,吃飯不配話,那到底幹嘛吃飯啊?又不是辛苦的美食家,要為每道菜打分數和做筆記呢!



這一天中午,晴空萬里,是另一種吃龍門客棧的感覺。有人說吃完可以到旁邊知名的漢堡店「樂子」(The Dinners)一坐,有人吆喝說,或許我們可以吃飽喝足,上陽明山瞧瞧。

突然覺得,一頓好吃的飯,果然是心曠神怡。
瞇著眼,陽光好大唷,真想睡~(我看應該是太胖了........)



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

老掌櫃的餃子皮

差不多是五秒一顆。圓圓一片餃子皮,把上等白菜和豬肉打出來的餃子餡抹勻,緊緊的把皮一捏,個個形狀一致、陣列端正整齊;這一顆顆元寶就只差顏色不是金黃色;桌上的餃子皮肥Q充滿彈性,84歲的老掌櫃說,這起碼40年功力。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你一看很簡單的事,其實這個做都有….有內功的!講實在的,都有內功的!」

和麵的時間馬虎不得,該多久就要多久,完全是老掌櫃沒得折扣的規矩。麵粉怎麼調配、和麵時只能加水不加油、麵團怎麼切出一塊塊麵髻子,撖出一片片水餃皮,都有不肯讓步的章法。
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這個你看看。很有彈性….你看到沒有…很有彈性…就是吃起來會QQ的….. 不會…. 北方叫 咬起來很有味道!」
水餃師傅:「忠於原味就是…..什麼秘訣都是假的啦!就是忠於原味啦!」
師傅解釋的很簡單,但一天要包上五千個水餃,光要包成同一個樣,就沒那麼簡單了;這一邊趕著包,另一邊還得忙著撖。
包餃子師傅:「你要始終如一的對待每一個啊。」「包這個的話如果你放鬆了,然後他包出來也許就不漂亮了,然後覺得……. 用心包吧!這樣吃起來口感也會不一樣!」
什麼叫40年如一日,老掌櫃說從打餡就能明白。上等豬肉打個粉碎、攪成湯汁狀的糊稠肉泥,要到入口即溶,才是好餡。我們問,可不可以拍攝,他說秘訣根本不怕人偷。
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其實講實在的,一生沒什麼秘訣啦!最大的秘訣,就是看你能不能投入!投入!」

「你們要吃東西啊?我們五點才開始耶!五點到十二點。對,我們只做晚上的。」
中午不營業的幾個大字,雖然寫的清楚顯眼,但每天中午總有客人會問一下。不能營業是準備還沒告一段落。電風扇吹涼前一晚就開始滷的滷味,濃濃香味的屋子裡,不費吹灰就能聞到麵粉、肉餡和大骨熬汁。用心等待晚上客人到來的習慣,40年來讓流洩在老餐具的舊味道,在光影中把歷史追了回來。
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很多人喜歡那個情調。喝點啤酒、吃點小菜、聊聊天 ,很自然。很好。」

當年要吃這家水餃,得要先穿過一座鐘樓,才能看到用簡單桌椅擺在大廣場上的露天水餃攤子。為了養家,山東來的姜志民帶著太太和大女兒一起,爸媽煮麵包餃子,女兒就切滷菜算錢。
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一點都不能馬虎喔!你馬虎就沒辦法囉。所以很多人做生意,做得慢慢就不做了,做不起來了。都是被自己打敗的!別人打不敗的!」

現在的青少年育樂中心,在民國58年前後,有著另一群青少年。一顆水餃一毛錢,生意好的時候可以擺滿50桌;忙亂中,姜家女兒算錢精確快速,還得了個「電腦小姐」的封號。特別是台大法商學院的學生,因為教室和宿舍就在不遠,水餃攤成了當年下課後的共同回憶。
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都是台大學生把我捧起來的!我的食客大部分都是台大的學生,40年來,講實在的,政府只要是台大(法商)出身的官員,沒一個沒有到我這裡吃東西。」

老掌櫃說的,是當年法商學院的學生帶著眼鏡拖鞋,從宿舍溜出來舉杯暢談、各方來客齊聚的感覺,就像電影裡人馬雜沓的客棧。
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我這龍門客棧的名字,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僑生、台大法學院的一個僑生。他有一天,給我寫了四個大字,『龍門客棧』,給我貼在那個大牆壁上。」
物換星移,大院子因為都市計畫被拆除,客棧也換了地點,繼續招呼來自各地需要歇會的食客。現在的大牆壁上,是老掌櫃自己的書法和喜愛的字畫。就算請了師傅專門做滷味、包餃子,但他始終每天都來;下午四點,拿起鍋鏟,姜老闆開始做起員工要吃的晚餐;送貨的、送瓦斯的慢慢來了,這也代表著,客人要來了。
姜志民女兒 姜國梅:「你要切什麼?(醋雞、蘭花干。)還有呢?海帶、醋雞、花干、海帶,還有別的嗎?」
刀刀精準快手,聲聲清脆的從沾板上傳來,現在的女掌櫃依舊切著滷菜,只不過算錢的工作交給弟弟。

30個 三排一 四排一 各30個」

70塊 (現在有電腦先生了) 對 現在電腦先生了 我只要負責跟他報(價格)」

「還有兩個蛋花湯 牛肉蛋花湯 一個蛋花湯 兩個牛肉蛋花湯 那個四排後頭 再四十個 現在差我兩個牛肉蛋花湯 一個蛋花湯喔 你20個水餃嘛 喔 來 豆皮海帶小黃瓜這邊喔」

姜志民女兒 姜國梅:「有些人喜歡吃那種家常 就常常可以吃到的那些飯菜的感覺 對啊 就是說 他覺得好像有那種回到家裡吃飯的那種感覺」

後頭的水餃鍋,總是一百個一百個在下,有人叫這個水餃滾湯「黃金水」,過水三次,水餃就骨碌碌的在水面上游呀晃呀的,個個麵皮吹彈可破,撈起的色澤隨著香氣繚繞,水蒸氣噴著彷彿把每份功力散發出來。

「牛肚竹筍鴨胗180加230加鴨胗260 那這菜260這是兩個牛肉麵十個水餃 對兩個牛肉麵十個餃子的」「妹 這兩個牛肉麵加十個水餃的」

不一會兒,客棧已經滿座。父親過去一輩子的堅持,在這個復古的氛圍裡繼續著;五年前老掌櫃決定交棒,讓電腦小姐忙的戰戰兢兢,也倍感壓力。

龍門客棧餃子館負責人 姜志民:「35年如一日 對 真的 我很投入 我一點都不偷閒 每天檢討 東西客人一反應 我每天檢討」

姜志民女兒 姜國梅:「我怕我做得沒有他好。萬一沒他好,讓客人流失的話,我就覺得對不起我爸爸了,對啊。所以我一定要做得比他更好!所以我要堅持的走下去,要走得比他更好!呵呵!」

邊說邊偷看老父親是不是盯著,不難看見老父親的嚴厲。只不過切了幾十年滷菜,溫暖的感覺已經讓熟客變成老友,連客人也有了接棒的世代。

志民女兒 姜國梅:「不像有些吃完就走了 吃完走了 不會! 他們還是會回來找我、看看我 『啊 這就是以前那個電腦小姐 以前年輕的時候很可愛的那個女孩子』 雖然我現在已經老了,可是人家還記得我。」

其實這兩天她手上又多了幾處刀傷。這刀下功夫不是在武林客棧,而是在接續一個家庭的傳統,一個延續40年的客棧故事。

姜志民女兒 姜國梅:「其實在我腦海浮起的就是說,我一定要好好把我爸爸媽媽的這個事情做下去。」

「再給我一個25個有沒有(沒有了 沒有了 欠餃子了)再給一個黃瓜 130 130是啊 25個水餃 (後面哪一桌) (還有位子嘛) 後面四排三 有位子先找位子坐」

掌櫃的說,40年前,如果吃過他們的餃子皮,40年後會發現,他們依舊忠於原味。